久久问医
久久健康网 > 久久问医 > 妇产科 > 妇科 > 经前综合症:失眠、烦躁、脾气暴..

经前综合症:失眠、烦躁、脾气暴..

5bd8a     |     浏览9711次     |     提问时间:2009-08-26 03:43:19     |     回答数量: 13个

病情描述:

经前综合症:失眠,烦躁,脾气暴躁


病情分析:
0/500
指导意见:
0/500
手机号:     
满意答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许医师

2009-09-07 17:06:35

病情分析:

你好,经前综合症通常在二十多岁开始,四十岁是高峰期,然后持续到更年期为止.典型的经前综合症在经前一周开始,症状逐渐加重,至月经来潮前两到三天最为严重,月经来潮后突然消失.这与月经周期血液中的荷尔蒙有关. 经前综合症完全可以预防,首先要解除精神上的紧张与思想上的负担,坦然地对待月经来潮,尽量做到宽慰,放松.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饮食要少盐,生活要有规律,多参加一些文娱和体育活动,就可使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苯巴妥等镇静药物或孕激素,雄激素等来治疗.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蒙医师

2009-09-07 16:59:33

病情分析:

对失眠的治疗,首先要分清病因. 1..若是生理因素性失眠,大多属 于暂时性,对此不必惊慌失措,可服用 一些有抗焦虑作用的安眠药,如安定, 舒乐安定. 2.如为药物因素性失眠,注意睡 前不要服用兴奋药,或在下午4时前 服用(如氨茶碱,利他林),睡前忌饮茶 及咖啡,便能安睡. 3.若是躯体因素性失眠,只需治 疗躯体性疾病,如止痛,止痒,止咳等. 4.若为精神因素性失眠,则要对 症处理.如焦虑症用抗焦虑药,或各种 安定类药物;抑郁症用抗抑郁药,如阿 米替林,多虑平等.以上两类药合用, 效果更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定要 用抗精神病药,如冬眠灵,氯氮平,奋 乃静,氟哌啶醇等,这类药应在心理医 生或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常医师

2009-09-07 17:00:55

病情分析: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症最常见于30到40岁的育龄妇女.典型的经前期综合症在经前一周开始,症状逐渐加重,至月经来潮前2到3天最为严重,月经来潮后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一直延续到月经开始后的3到4天才完全消失.患经前期综合症的妇女身体往往出现多种不适症状,严重者伴有精神症状,其中焦虑症状居多,占70%-100%.60%的经前期综合症患者有乳房胀痛或体重增加;45%-50%的患者有低血糖症状,约35%的患者有抑郁症状,并伴有自杀意识.经前期综合症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和精神社会,内分泌,脑神经递质,前列腺素作用和维生素B6缺乏等一些因素有关治疗首先是精神安慰治疗.医生将根据病人的症状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心理和行为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其次,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处方药,使病人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如抑郁症状明显的选用抗抑郁的药物;有明显焦虑及易怒的经前期综合症患者选择镇静剂;以乳房胀痛,头痛,腹痛等疼痛症状为主的选用前列腺素抑制剂等.还有,合理饮食结构对缓解症状有帮助.应注意保持足够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如维生素B6,维生素E;摄入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饮食可以改善经前期综合症的精神症状.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加重症状,因此,经前期综合症患者应限制食盐量,避免或减少咖啡因的摄入等.再有,让患者家属了解该病周期性发作的规律和预期发病时间,理解和宽容患者经前的行为过失,并协助调整经前的家庭活动,减少环境刺激,使患者的失控过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廉医师

2009-09-07 17:19:29

病情分析:

现代女性,不少人有这种状况,主要和现代人的生活,心理压力,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各方面都有关.首先,注意平时情绪,心态的调整,加强体质锻炼,选择高碳水化合物(比如,水果,蔬菜等),低蛋白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及镁元素.其次,经前减少情绪刺激,适当低盐饮食,限制咖啡.再次,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或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镇静剂.以上三点是西医常提倡的.中医来说,你这种情况多属肝气郁结,痰火扰心,中药多以疏肝养心安神为法.如果不是太严重,建议你先自己心理调试,放轻松,不要把自己陷入在烦躁易怒的情绪里,经前有点情绪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暂时先不必依赖药物.如果确实很困扰你,个人建议你先试试中药,可以去妇科门诊看看.

咨询相关专家

宋艺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许献光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科综合

贺常见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疾病

推荐图文

免费向万名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