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问医
久久健康网 > 久久问医 > 外科 > 外科其它 > 甲沟炎病例

甲沟炎病例

匿名用户     |     浏览1572次     |     提问时间:2015-12-24 13:34:36     |     回答数量: 2个

病情描述:

指甲肿胀,吃消炎药无效4天 想得到帮助:应该再如何治疗


病情分析:
0/500
指导意见:
0/500
手机号: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莫世聪

2015-12-24 13:37:31

病情分析:

甲沟炎初起未成脓时,局部可选用鱼石脂软膏,金黄散糊等敷贴或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并用R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已成脓时,除了用抗菌药,应行手术处理.对单侧的皮下脓肿,可在甲沟旁切开引流;双侧皮下脓肿则需双侧引流.甲根处的脓肿,单纯掀起皮肤往往难以充分引流甲下脓液,需要分离拔除一部分甚至全片指甲但不可过于损伤其基底组织,以免失去日后指甲再生能力.麻醉应在指的近端以利多卡因阻滞指神经.不可在病变邻近处行浸润麻醉法.[编辑本段]【治疗措施】  早期可用热敷,理疗等,应用磺胺药或抗生素.   已有脓液的,可在甲沟处作纵形切开引流.感染已累及指甲基部皮下周围时,可在两侧甲沟各作纵行切口,将甲根上皮片翻起,切除指甲根部,置一小片凡士林纱布或乳胶片引流.如甲床下已积脓,应将指甲拔去,或将脓腔上的指甲剪去.拔甲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甲床,以免日后新生指甲发生畸形.  甲沟炎的一般保守疗法:  (1)抗生素  种类较多,有肌注,静脉用药,外用药等类型.  优点: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消炎止痛效果.  缺点:对于物理性趾甲刺入所致的嵌甲,似乎没有作用.  (2)消炎镇痛剂  如水杨酸制剂等,有口服,软膏,注射等类型.  优点:可减轻疼痛和肿胀,适合于疼痛难忍时使用.  缺点:对治疗嵌甲无效,如果长期使用,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患有胃肠病的人慎用.  (3)尿素软膏  优点:可软化皮肤,也可软化趾甲,有助于矫正.  缺点:软化趾甲所需的时间很久,非常麻烦,单独使用效果不佳,也就是,即使软化的趾甲,而不使用矫正手段,也难以治愈趾甲变形.  (4)硝酸银  优点:治疗时疼痛较小,通常不需要麻醉,可使肉芽组织平覆,对脓液和渗液有抑制作用.  缺点: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并且会使皮肤和趾甲的颜色变黑,严重影响美观.只对肉芽组织有作用,趾甲的矫正帮助不大.  (5)“棉花塞垫法” 和“胶管塞垫法”  优点:简单方便,可自行处理.  缺点:容易脱落,填塞力不足,效果较差,易复发.  用打点滴的胶管代替棉花,来填塞在甲沟处,并用特殊的胶水粘合.  (7)中医中药疗法  中药外敷,浸泡等,或传统的修脚技术等.  优点:通常没有什么副作用,对于消除炎症效果较好.  缺点:根治效果需要根据医师的个人经验来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编辑本段]【疾病预防】  1,平时爱护指甲周围的皮肤,不使其受到任何损伤,指甲不宜剪得过短,更不能用手拔“倒刺”.  2,防患于未然.木刺,竹刺,缝衣针,鱼骨刺等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刺伤甲沟的异物,参加劳动或忙于家务时,应格外小心.  3,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洗手后,睡觉前擦点儿凡士林或护肤膏,可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  4,手指有微小损伤时,可涂擦2%碘酒后,用创可贴包扎,以防止发生感染.  6,如已化脓则应到医院及时切开,将脓液引流出来.防止感染蔓延引起指骨骨髓炎  7,如果甲下积脓,应将指甲拔去,以利于充分引流和彻底治愈.[编辑本段]【保健贴士】  1,穿鞋选择大小肥瘦适当,合适轻便的鞋.  2,勤剪脚趾甲,剪成弧形,甲沟两侧不留趾甲尖,不随便剪甲沟,发现脚趾相互挤压应用适量消毒棉,软物放入趾缝中隔开,使脚趾正常发育,防止压迫趾甲扎入甲沟.  3,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洗手后,睡觉前擦点儿凡士林或护肤膏,可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意拔除倒刺,一旦出现倒刺要用剪刀剪,切忌硬性拔除.  5,剪指甲不宜过短,手指有微小伤口,可涂碘酊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护,以免发生感染.

指导意见:

你的情况最好去医院仔细检查一下,祝福你早日康复,全家健康.

蒋傲珊

2015-12-24 13:45:24

病情分析:

碘酒涂抹浸泡 只要脚趾发生一丁点外伤,破损时,就用碘酒涂擦或浸泡患趾,每日46次,每次1520分钟,直到皮肤发白,利用碘酒的消毒作用将病变的皮肤组织给腐蚀掉,让它重新生长,以防甲沟炎.

指导意见:

中药敷贴 中药敷贴是保守治疗方法的一种,作用就是消肿止痛,排毒,适合早期甲沟炎患者.一般医院都在患处外敷鱼石脂软膏,或三黄散等

咨询相关专家

宋艺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许献光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科综合

贺常见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疾病

推荐图文

免费向万名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