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问医
久久健康网 > 久久问医 > 内科 > 肾内科 >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10a306     |     浏览1899次     |     提问时间:2009-08-14 01:49:55     |     回答数量: 10个

病情描述: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49病名: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血的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但仍然全身无力,且无故体重减轻.请问如何调理?追加悬赏到10分(2009-9-20 15:31:47)


病情分析:
0/500
指导意见:
0/500
手机号:     
满意答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皮医师

2009-09-20 15:34:11

病情分析: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重症,常因导致急性肾衰竭(AFR)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RM是由于横纹肌损伤引起细胞的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肌酸磷酸肌酶,乳酸脱氢酶进入外周血液造成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严重的代谢紊乱,急性肾衰竭,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据报道RM引起ARF发病率51%,死亡率32%[2],引起ARF的原因诸多,[编辑本段]主要有:  (1)肌红蛋白造成肾小管梗阻,在酸性尿中肌红蛋白具有正电荷,可与T�H蛋白结合,阻塞肾小管  (2)损伤肌肉释放蛋白溶解酶激活血管收缩物质造成肾缺血  (3)肌红蛋白分解的铁色素肾毒性直接损伤肾小管[3].RM治疗强调及时,正确,有效的综合治疗.[编辑本段]治疗原则:  (1)早期血透.  (2)迅速纠正酸中毒.  (3)及时恢复血流,减少肌肉损伤,纠正低血容量,预防感染.  (4)控制感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碱化尿液,活血化瘀,保护肾脏,应用止血脱水剂.  (5)有局部性肌肉坏死的,切除坏死肌肉组织.[编辑本段]临床护理  1 少尿期护理  1.1 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24h的输液量一般以500ml为基础补液量,加前1日的出液量.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补液量是否正常.如病人无皮下水肿或脱水现象,体重不增加,血钠浓度正常,血压不高,胸部X线片血管影正常,说明补液正常.如果补液过多,容易引起肺水肿及心力衰竭.  1.2 高血钾的护理 由于体内分解代谢增加及酸中毒,细胞钾释放,而体内全部钾离子又由于少尿或无尿不能排出,使钾在体内蓄积引起高血钾,故应密切监测并记录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以判断治疗效果,为决定是否血透提供客观依据.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如橘子,香蕉,红枣,蘑菇等.禁输库存血.  1.3 心理护理 本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一般都表现为焦虑及恐惧,我们在对患者及家属给予理解及关心体贴的情况下,适时介绍疾病的起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方法及预后.使其消除紧张及恐惧,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  1.4 保证患者休息 对伴有肢体抽搐及高血压的患者,床头应备有压舌板及开口器,按医嘱给镇静降压药,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及抽搐情况,保持患者安静.各项护理操作有计划地集中进行,避免不良刺激.  1.5 饮食的护理 急性肾衰竭早期(少尿期),营养很重要,应摄入足够的热量,给高糖,高脂肪,高维生素,低蛋白,低盐饮食,选用瘦肉,鸡蛋,牛奶等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蛋白质限制在0.3~0.5g/(kg?d).  1.6 预防感染 少尿期水肿明显,又限制蛋白质饮食及进行血透等,机体抵抗力较差.因此,应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保持病室清洁.桌面,地面每日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2次,病室每日通风2次.透析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尿管患者注意做好消毒处理,减少探视,以防继发感染.  2 多尿期的护理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进行性尿量增多是肾功能恢复的一个标志,多尿期每日尿量可成倍增加,第3日可达1000ml,但多尿期肾功能并不立即恢复,存在高分解代谢的患者,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仍可上升,当GFR明显增加时,血氮质才逐渐下降.此期仍易发生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及上消化道出血等.故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象,肾功能的变化,注意有无血液,尿路,肺部,胆道系统的感染征象.  2.2 准确记录24h尿量 多尿期因大量水分及电解质随尿排出,可出现脱水及低血钾,低血钠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如不及时补充纠正,可死于脱水,电解质紊乱.故应准确记录24h尿量,若每日尿量2500ml,按医嘱及时静脉补液,适当补充水溶性维生素,氯化钾及其他电解质.  3. 恢复期护理 让患者充分休息,以利肾小球,肾小管的恢复.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适当补充蛋白质,高糖,高维生素的食物,定期复查尿液及肾功能,治疗原发病,禁用肾毒性药物.

咨询相关专家

宋艺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许献光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科综合

贺常见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疾病

推荐图文

免费向万名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