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问医
久久健康网 > 久久问医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 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

93d3a     |     浏览2073次     |     提问时间:2009-07-18 02:03:42     |     回答数量: 15个

病情描述:

我女儿才4岁,因为洗澡时,耳朵进水,耳朵流黄水,去医院,医生说没事,让抹点红梅素眼药膏,两天后我女儿的耳朵流黄水更严重了,我又带女儿去医院看(换了家医院),医生说是中耳炎,孩子还发烧,耳朵闷,疼的不得了,一直哭,怎么办??


病情分析:
0/500
指导意见:
0/500
手机号:     
满意答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成医师

2009-07-18 02:13:01

病情分析:

中耳炎的治疗(1)口服药物:你可以口服头孢拉定胶囊或红霉素片治疗,.(2)静脉滴注药物,:菌必治,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和(2)可自由选择或遵医嘱.平时生活建议:(1)禁忌烟酒.(2)禁忌辛辣,香料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饮食清淡,不吃海鲜等鱼腥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3)预防感冒加重,以及避免耳朵进水!(.(4)注意休息和定期检查,以免影响治疗的进程.最后,祝你早日康复!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项医师

2009-07-18 02:05:05

病情分析: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本病较常见,好发于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案: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为其治疗原则.1,全身治疗 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类,头孢军素类等药物.2,局部治疗(1)鼓膜穿孔前:可用2%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2)鼓膜穿孔后:1)先以3%双氧水尽量彻底清洗并拭净外耳道脓液或用吸引器将脓液吸净(注意吸引器负压不可过大).2)局部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如0.25%-1%氯霉素液,0.3%氧氟沙星(泰利必妥)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液等,不主张采用粉剂,以免与脓液结块,影响引流.3)脓液减少,炎症逐渐消退时,可用甘油或酒精制剂滴耳;如3%硼酸甘油,3%硼酸酒精,5%氯霉素甘油.4)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多可自行愈合.穿孔长期不愈者,可作鼓膜修补术. 3.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蓬医师

2009-07-18 02:09:20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你的孩子必须治疗,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为其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 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类,头孢军素类等药物.如早期治疗及时得当,可防止鼓膜穿孔.规模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其结果改用敏感的抗生素.抗生素需使用10天左右,注意休息,疏通大便.全身症状重者给以补液等支持疗法.  2,局部治疗  (1)鼓膜穿孔前:可用2%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如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明显膨出,经一般治疗后无明显减轻;或穿孔太小引流不畅;或有并发症可疑,但无需立即行乳突手术时,应在无菌操作下行鼓膜切开术,以利通畅引流.  (2)鼓膜穿孔后:1)先以3%双氧水尽量彻底清洗并拭净外耳道脓液或用吸引器将脓液吸净(注意吸引器负压不可过大).2)局部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如0.25%-1%氯霉素液,0.3%氧氟沙星(泰利必妥)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液等,不主张采用粉剂,以免与脓液结块,影响引流.3)脓液减少,炎症逐渐消退时,可用甘油或酒精制剂滴耳;如3%硼酸甘油,3%硼酸酒精,5%氯霉素甘油.4)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多可自行愈合.穿孔长期不愈者,可作鼓膜修补术.

茹医师

2009-07-18 02:10:50

病情分析: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病因病理病机  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  常见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无芽胞厌氧的感染或混合感染亦逐渐受到重视.  病理及临床表现 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一)单纯型:最常见,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又称咽鼓管室型.炎性病为主要位于鼓室粘膜层,鼓室粘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临床特点为;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均有残余鼓膜.鼓室粘膜粉红色或苍白,可轻度增厚.耳聋为传导性,一般不重.乳突X线摄片常为硬化型,而无骨质缺损破坏.  (二)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病变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粘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此型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传导性聋较重.乳突X线摄片为硬化型或板障型,伴有骨质缺损破坏.  (三)胆脂瘤型:胆脂瘤非真性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充满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囊外侧以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其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由于囊内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cholesteatoma).  胆脂瘤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主要的学说有:  1.上皮移入学说:外耳道及鼓膜的上皮沿松弛部或紧张部边缘性穿孔处的骨面向鼓室,鼓窦移行生长,其上皮及角化物质脱落于鼓室及鼓窦内,逐渐聚积成团,增大,引起周围骨质吸收破坏,形成胆脂瘤,此称为后天性继发性胆脂瘤.  2.袋状内陷学说:由于咽鼓管长期阻塞,鼓室内产生负压,鼓膜松弛部内陷形成小袋陷入鼓室内,袋内上皮反复脱落,堆积扩大,周围骨质遭到破坏,形成胆脂瘤.因此种胆脂瘤在形成前可不经化脓性中耳阶段,故称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胆脂瘤因其对周围骨制裁的直接压迫,或由于其基质及基质下方的炎性肉芽组织产生的多种酶(如溶酶体酶,胶原酶等)和前列腺素等化学物质的作用,致使周围骨质脱钙,骨壁破坏,炎症由此处向周围扩散,可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  临床表现  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图9-3).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耳部彩图10,11).一般有较重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乳突X线摄片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多浓密,整齐.  以上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要点见表9-2.  表9-2 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要点  单纯型 骨疡型 胆脂瘤型   病理改变 限于中,下鼓室粘膜 病变侵蚀骨质,有肉芽及息肉 有胆脂瘤形成   耳流脓 间歇流脓,粘液或粘脓性,不臭 持续流脓,臭 持续流脓,可有白色鳞片,豆渣样物,恶臭   鼓膜 紧张部中央性穿孔 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可累及鼓环 松弛部穿孔或边缘性穿孔   听力 传导性聋 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乳突X线摄片 乳突多为硬化型,骨质无缺损破坏 硬化型或板障型 ,有骨质缺损破坏 有胆脂瘤空洞形成,边缘浓密锐利   并发症 一般无并发症 可有颅内,外并发症 易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控制感染后,行鼓室成形术恢复听力 消除肉芽或息肉,通畅引流,无效则行乳突手术,消除病灶的同时,尽量保持或重建听力 及早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防止并发症   治疗  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彻底清除病灶,防治并发症;重建听力.   (一)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二)局部治疗:局部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  1.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流脓停止,耳内完全干燥后穿孔或可自愈,穿孔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1)局部用药:按不同病变情况选用药物:①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3%洁霉素液,1%黄连素液等,用于鼓室粘膜充血,水肿,有脓液或粘脓时.②酒精或甘油制剂,如4%硼酸酒精,4%硼酸甘油,2.5~5%氯 霉素甘油等,适用于粘膜炎症逐渐消退,脓液极少,中耳粘膜水肿,潮湿者.③粉剂,如硼酸粉,氯霉素硼酸粉等,仅用于穿孔大,脓液极少时,有助于干耳.  (2)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抗生素滴耳剂宜参照中耳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适当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于中耳局部可引起内耳中毒,应慎用或尽量少用.③粉剂宜少用,粉剂应颗粒细,易溶解,一次用量不宜多,鼓室内撒入薄薄一层即可.穿孔小,脓液多者忌用,因粉剂可堵塞穿孔,妨碍引流.  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3)为改善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但宜在中耳腔炎症消退,停止流脓2~3月,咽鼓管通畅者施行.对较小穿孔可在门诊行烧灼法.用50%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再贴一薄层覆盖物(如酚甘油薄棉片,硅胶膜等)起一桥梁作用,促使新生鼓膜上皮沿覆盖物生长愈合.有的需数次才能愈合.  2.骨疡型:  (1)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  (2)中耳肉芽可用10~20%硝酸银烧灼或刮匙刮除,中耳息肉可用圈套器摘除.  (3)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根据病变范围,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并酌情同时行鼓室成形术以重建听力.  3.胆脂瘤型: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

凌医师

2009-07-18 02:11:29

病情分析:

可能是中耳炎,急性期应该卧床休息,对症治疗.可以选用磺胺及抗生素等消炎.在鼓膜穿孔前,可用2%~5%酚甘油滴耳,一日3次,一次3~4滴;如果耳痛剧烈,鼓膜外凸或穿孔过小,排脓不畅者,可以考虑手术行鼓膜切开.若鼓膜穿孔后,可先用3%硼酸水或3%双氧水洗耳,然后选用一种滴耳药,如2%酚甘油,2.5%氯霉素甘油,1%~2%庆大霉素或1%黄连素液等.同时和1%麻黄素等滴鼻,促使咽鼓管消炎通畅,以利鼓室引流.如流脓停止,鼓膜穿孔已愈合,但听力仍差者,可做咽鼓管间接吹张.平常注意防止受凉和感冒,防止进水等.

东医师

2009-07-18 02:13:01

病情分析:

化脓性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中耳的化脓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耳流脓,听力下降等,分急性和慢性二种.患者常常认为中耳炎不是严重的疾病,掉以轻心.殊不知如果治疗不当,一旦病变侵犯内耳和颅内时,可出现严重的眩晕,头痛和高热等症状,甚至可出现危及生命的脑膜炎,脑脓肿,脑疝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小儿的中耳尚未发育成熟,且机体抵抗力较弱,因此较成人易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出现耳流脓症状应及时治疗.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为其治疗原则.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类,头孢军素类等药物.如早期治疗及时得当,可防止鼓膜穿孔.规模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其结果改用敏感的抗生素.抗生素需使用10天左右,注意休息,疏通大便.全身症状重者给以补液等支持疗法.

咨询相关专家

宋艺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许献光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科综合

贺常见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疾病

推荐图文

免费向万名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