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问医
久久健康网 > 久久问医 > 内科 > 神经内科 > 癫痫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f9266b12     |     浏览3924次     |     提问时间:2009-01-20 21:42:44     |     回答数量: 2个

病情描述:

您好!儿子是8月6日下午剖腹产下,当时医生说是羊水太少,得尽快生。产下两天没有进食,医生说是羊水下咽,第三天给孩子洗胃,完了每次有20ML的食量,一天大概10次左右。第三天下午医生让孩子做CT,诊断为轻-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且CT显示脑部有轻微的出血。8月10日起给孩子一直用脑蛋白(脑分解)和赖氨酸这两剂注射用药,16日起给孩子做了5天高压氧治疗。21日因为孩子出生比较小,血管细,滞留针和钢针都不好扎,所以医生让先出院。在次中间做过肝功,结果正常。孩子的临床症状是:出生两天时不进食,大约一天睡21个小时。第三天进食少量,睡觉时间大约19个小时左右。大便一次(是护士用棉签棒从肛门插入后1个小时后大便的)。之后孩子进食比以前较多,母乳加30ML左右的奶粉,次数也有12次左右。出生后第七天医生说孩子肚涨又用开塞露大便了两次。第9日孩子大便开始正常,直到现在。进食量也在每次母乳+时加30ML奶粉,大约一天八九次。精神表现方面:出生前两天爱睡。第三天开始进食后好些。也许以为在医院里安静,住院期间,也就时出生到出生后15天内,孩子几乎没出现过惊吓症状,其他的抽搐,昏迷等都没发生过。但是偶尔会出现翻白眼,进食时呕吐出现过两次。现在出院后(出生后15天到现在)因为亲戚的拜访多些,孩子出现惊吓次数也多些,呕吐过三次,进食也在每次40ML加母乳。再就是孩子一开始就是爱哭,主任医生查过后说时没事,只是性格问题。白天爱睡,晚上爱闹,主治医生说是有可能是打点滴使他黑白颠倒。我想问的是以目前症状看,孩子以后会不会有后遗症?我问过医生他说最好再打上14天的脑蛋白和赖氨酸,做10天的高氧治疗,因为我们那是县级医院,我不知道该不该做下一个疗程,听朋友说,这是个慢性病,高压氧做多了也不好,曾经出现过孩子失明的病例。请您给个建议。不胜感激! 性别:男  年龄:28  病史:无 问题补充:


病情分析:
0/500
指导意见:
0/500
手机号:     
用户回答专区 用户的建议仅供参考

61f******26

2009-01-20 21:43:59

病情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病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是指由于围生期窒息、缺氧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常见于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严重者可死于新生儿早期,幸存者多留有神经系统损伤后后遗症,如智能低下、脑瘫、癫痫、共济失调等。是围生期脑损伤的最重要原因。 病 因 主要是围生期窒息、缺氧所致。 (一) 围生期窒息 宫内窘迫和分娩过程中或出生时的窒息是主要的病因。脑部病变依窒息时间和缺氧缺血程度而定。 (二) 新生儿疾病 如严重的呼吸暂停、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胎粪吸入综合征、严重肺炎,心搏骤停、心力衰竭、休克等。 发病机理 缺氧时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使脑细胞氧化代谢发生障碍,体液由血管 内经组织间隙转移到细胞内,产生细胞内水肿。缺氧也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细胞外水肿,继而使脑血管受压,发生脑缺血。严重缺氧时心搏减少,脑血流量明显减少,更加重脑组织的缺氧缺血,最终导致脑组织坏死。缺氧使静脉淤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或组织坏死使血管破裂,引起颅内出血。 病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脑水肿和脑组织坏死。不同部位的脑组织对缺氧缺血的易感程度不同,细胞丰富、代谢率高的区域需氧量高,对缺氧缺血敏感。脑的动脉末梢边缘区由于血压低、供血少,成为缺氧缺血的敏感区。大脑的病变表现为白质软化、皮质坏死、变性、分解和液化。严重者液化成空洞脑,形成多囊及出血性坏死、神经广泛脱失萎缩。脑干的病变表现为在脑干神经核或血管末梢的白质区发生坏死和软化,脑干萎缩。颅内出血常见脑实质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 结合围产期窒息史、生后2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以及辅助检查资抖,可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 (一) 头颅CT检查 轻 度: 散在、局灶性低密度影分布于2个脑叶。 中 度: 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白质灰质对比模糊。 重 度: 弥漫性低密度影,灰质白质界限消失,但基底节及小脑尚有正常密度。中、重度者常有颅内出血。 (二) 头颅B超检查 可发现脑室变窄或消失,提示脑水肿;脑室周围高回声提示白质软化、水肿或充血;散在高回声区示广泛脑水肿或脑实质缺血;局限性高回声区示某主要血管缺血损害。足月成熟儿检查异常,特别是脑萎缩或脑实质囊性变者,或在未成熟儿有脑囊肿和脑室扩大者,往往提示存在永久性脑组织破坏和后遗症。 (三) 脑电图 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程度相平行。脑电图正常或单灶者,预后好;持续异常(等电位、低电位、快波、暴发抑制波形等)脑电图,尤其是周期性、多灶性或弥曼性改变者,是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信号。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一) 后遗症 HIE的近期不良预后是早期新生儿死亡,远期不良预后多为脑神经损害的后遗症。在存活病例中缺氧缺血越严重,脑病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者,越容易发生后遗症,且后遗症越重。后遗症常见的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痉挛性瘫痪、癫痫等。 (二) 提示预后不良的指征 1.持续的低Apgar评分。生后5分钟Apgar评分为0~3分,10分钟评分少于5分,是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重度窒息者,其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随Apgar评分的时间延长而增加。 2.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惊厥或持续惊厥者。 3.生后较早出现肌张力低下,且长期肌张力低下或由肌张力低下转为伸肌张力增强者。 4.生后早期出现昏迷,有脑干损伤表现如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伸肌张力增强等及一周后异常神经症状未消失者。 5.脑电图持续异常,尤其呈周期性,多灶性或弥漫性改变者。 6.颅脑超声检查异常,特别是脑萎缩或脑实质囊性变者,或未成熟儿脑实质囊性变和脑室扩大者。 7.头颅CT检查有颅内出血者。 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the newborn)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 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需争分夺秒抢救护理。 【病因和发病机制】 凡能使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引起窒息。 病因包括妊娠期、分娩期及胎儿本身的因素,尤以产程开始后为多见。 1.妊娠期 ①母亲全身疾病如糖尿病;②产科疾病如妊高症等;③母吸毒等;④母 亲年龄>35岁或<16岁,多胎妊娠等。 2.分娩期 ①脐带受压、打结、绕颈;②手术产如高位产钳等;③产程中药物使用 不当(如麻醉、镇痛剂、催产药)等。 3.胎儿因素 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②畸形如呼吸道畸形等;③羊水或 胎粪吸入气道;④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等。 发病机制主要为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呼吸衰竭继而引起循 环、中枢神经、消化系统和代谢方面改变。 【临床表现】 胎儿缺氧早期为胎动增加,胎心率加快7160次/分;晚期为胎动减少 或消失,胎心减慢或停搏,羊水被胎粪污染呈黄绿或墨绿色。临床上根据生后 1 分钟的 Apgar评分(阅表)将窒息分为轻、重两度, 0~3分为重度, 4~ 7分为轻度。如 5分 钟评分仍低于6分者,神经系统受损较大。大多数窒息儿经及时抢救能够恢复,少数继 续发展并累及心、脑、肾器官、消化和代谢系统而呈休克状。 【治疗原则】 1.早期预测 估计胎儿娩出后有窒息危险时,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包括人员、技术 和仪器物品。 2.及时复苏 按A、B、C、D、 E步骤进行, A(air way):尽量吸尽呼吸道粘液。 B(breathing)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 量;D(drug):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价。ABC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 关键。 3.复苏后处理 保暖和监护,维持内环境和血压稳定,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各种困 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 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功能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 癫痫、脑性瘫痪等。 【病因】 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病因很多,缺氧可因: ①围产期窒息;②反 复呼吸暂停;③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④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所致。缺血可因:① 心跳停止或严重的心动过缓;②重度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所致。 缺氧缺血引起脑损伤的部位与胎龄有关。足月儿主要累及脑皮质、矢状窦旁区,因 为该区处于大脑前、中、后动脉分界区故易受血压下降的影响;早产儿则易发生脑室周 围白质软化,因为早产儿矢状窦旁区有脑膜动脉吻合支、故该部位比足月儿耐受缺氧缺 血,而脑室周围白质区是脑血流供应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当血压下降时该部位缺血导 致梗死。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根 据病情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 1.轻度 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 正常,呼吸平稳,前囟平,一般不出现惊厥。上述症状一般于24小时后逐渐减轻。脑电 图正常,影像诊断不一定阳性。 2.中度 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病情较重者可 出现惊厥。前囱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足 月儿上肢肌张力减退较下肢重,表明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减 退比上肢重,则是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所致。症状在生后72小时内明显,恶化者嗜睡程 度加深甚至昏迷,反复抽搐。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痛样波或电压改变,影像诊断常发现 异常。 3.重度 意识不清,常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松软,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 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高,拥抱、吸吮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或放大,对光反应差,心 率减慢。本型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数留有后遗症。脑电图及影像诊断明显异常。脑干诱 发电位也异常。 【治疗原则】 关键是预防,治疗以支持疗法、控制惊厥和治疗脑水肿为主。 三、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1. 气体交换受损(impaired gas exchange)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导致低氧血 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 与环境温度低下和缺乏保暖措施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有窒息的危险 与气道分泌物增加及抽搐有关。 5.恐惧(家长)(fear)与病情危重及愈后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1.复苏步骤 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1)气道通畅(A):①安置体位:患儿仰卧,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 枕位。②清除分泌物: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B):①触觉刺激: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②复 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 重而定,一般认为示指与拇指按压时压力为1.5~2.okPa,每增加一指,压力递增 0.5kPa;氧气流量为 5升/分或以上。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 (3)恢复循环(C): 胸外按压心脏: 一般采用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 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频率为120次/分;按压深度为 胸廓压下约1~Zcm。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4)药物治疗(D): 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胸外按压心脏不能 恢复正常循环时,可给予静脉、气管内注入1:1000肾上腺素;根据医嘱,及时正确输 入纠酸、扩容剂等。 (5)评价(E): 复苏步骤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情况,然后再决定 下一步骤操作。 2.保暖 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 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维持患儿肛温36.5~37t:。 3.消毒隔离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及加强环境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4.加强监护 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物品,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避免外 渗。监护的主要内容为神志、肌张力、体温、床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 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注意喂养,合理给氧,避免感染,观察用药反应,认真填 写护理记录。 5.安慰家长耐心细致的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 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长最佳的配合。体征 评分标准 出生后评分 0 1 2 1分钟 5分钟 皮肤颜色 青紫或苍白 身体红,四肢青紫 全身红 心率(次/分) 无 100 弹足底或插鼻管反应 无反应 有些动作如皱眉 哭,喷嚏 肌张力 松弛 四肢略屈曲 四肢活动 呼吸 无 慢,不规则 正常、哭声响 来自江西一家二甲中医院的回复

d23******63

2011-05-21 16:55:07

病情分析:

  癫痫的病因,癫痫的遗传,治疗癫痫最好的医院,癫痫的早期症状,癫痫的发病期,羊角风,癫痫病全国十佳医院,中医治疗癫痫,治疗癫痫的药物,癫痫的饮食调养,治疗癫痫的民间偏方,小儿癫痫,孕妇癫痫,癫痫的日常护理,癫痫的控制……久久健康网神经内科疾病库http://jb.9939.com/dis/139079/为您全方位解答癫痫疑惑,您还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癫痫专家进行更具体的问询。祝您健康!

咨询相关专家

宋艺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许献光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科综合

贺常见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疾病

推荐图文

免费向万名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