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问医
久久健康网 > 久久问医 > 症状标签 > 全身症状 > 晕血 > 治疗便秘有什么方法

治疗便秘有什么方法

c33da     |     浏览6374次     |     提问时间:2009-11-13 18:44:41     |     回答数量: 12个

病情描述: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22问题描述:经常便秘,好几才一次,烦死了,请问专家有什么好方法治疗,彻底治疗便秘


病情分析:
0/500
指导意见:
0/500
手机号:     
满意答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尚医师

2009-07-18 16:37:24

病情分析:

关键是排便习惯和生活习惯的问题.没有特效办法.一定要一定要要禁 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柔软,养成定时大便习惯,有便意时一定要尽快上厕所.每天多吃蔬菜,香蕉,红薯.蜂蜜.就一定会改善.口服鲜竹沥有作用.另外可以用开塞路,或肥皂条塞到肛门内润肠通便.但是动作一定要轻柔,防止损伤肠道.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隆医师

2009-07-19 10:26:24

病情分析:

楼主要根冶的话,相对时间要长些,但要有恒心,可以用食疗改善肠道环境的方法来根冶,用益生元食品-黄金双歧因子糖,来增殖肠道双歧杆菌数量,调理一下肠胃,以改善大便症状,从而达到平衡肠内微细环境的方法来根冶,效果都很不错,因为要恢复肠道功能,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这个方法少则一二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双歧杆菌栖局主要在小肠末端和盲肠,结肠内,作为双歧增生因子必须经过小肠前段时不被胃酸破坏和消化吸收.如葡萄糖虽然在体外使双歧杆菌增殖,可葡萄糖在小肠前段已被吸收,根本无法到达结肠,故不适合做成双歧增生制剂.这样就筛选出一些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黄金双歧因子,以原形到达结肠,为肠道细菌所利用,亦称“结肠食品”.所以结肠患者都可以食用.请参考: 黄金双歧因子(Fructooligosaccharide,FOS),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其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直接到达大肠,在肠道内迅速增殖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增生剂,又称双歧因子.据报道,人体每日摄入5-20克黄金双歧因子,持续数周,可使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增殖10-100倍,是最有效的双歧因子之一.随着益生菌概念的广泛认知,儿童摄入黄金双歧因子,在改善儿童肠道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黄金双歧因子因其独特的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微生态非活菌制剂,区别于一般的益生菌活菌补充剂,不会被抗生素抑杀,与抗生素同用可有效地防治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等许多不良反应于未然,故称抗生素的好伴侣.目前黄金双歧因子产品在日本,韩国,欧美国家及台湾地区得以广泛应用,得益于科学家对其作用功能的科研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使双歧杆菌增殖 .双歧杆菌在肠道内数量越多越好.人体试验表明,摄入黄金双歧因子可以促使双歧杆菌迅速增殖,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科学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会引起腹泻,腹泻也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二者互为因果.因此,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菌群而防治腹泻. 2. 防止热气和上火 .试验表明,人体每天摄入3-10克黄金双歧因子,3周之内,即可减少44.6%有毒发酵产物和40.9%有害细菌毒素的产生.从而减少有毒代谢物引起的热气或上火,口臭,口苦等现象.同时减轻肝脏的解毒负担,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3. 营养作用.在肠道内可以自然合成维生素B1,B2,B6,B12,烟酸及叶酸,从而提高人体新陈代谢水平,改善肠道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 4. 促进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 在大肠内被细菌发酵生成L-乳酸,可以溶解钙,镁,铁等矿物质,促进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实验证实,黄金双歧因子促进钙的吸收率达70.8%.因此,黄金双歧因子可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5. 防止便秘 . 黄金双歧因子在肠道内通过双歧杆菌发酵,会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这种脂肪酸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润度并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从而防止便秘的产生.在人体试验中,每天摄入5克的黄金双歧因子,一周之内便可起到防止便秘的效果.

用户回答专区 用户的建议仅供参考

84f******24

2011-05-21 10:46:43

病情分析:

  便秘有什么症状,引起便秘的原因,便秘的症状体征,便秘的检查化验,便秘的排便次数,急性便秘与慢性便秘,结肠性便秘引起的便血,直肠性便秘引起的便血,先天性巨结肠,详情点击:http://jb.9939.com/dis/138673/,久久健康网将为您提供更多关于便秘的健康知识,您还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专家进行更具体的问询,同时与线上病友交流胃肠胀气的治疗经验。祝您健康!

咨询相关专家

宋艺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许献光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科综合

贺常见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疾病

推荐图文

免费向万名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