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问医
久久健康网 > 久久问医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牛皮癣 > 请问湿毒清胶囊治疗荨麻疹吗?

请问湿毒清胶囊治疗荨麻疹吗?

a2ef1     |     浏览7986次     |     提问时间:2009-08-04 02:35:41     |     回答数量: 13个

病情描述: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27主要症状:经常性荨麻疹,不定期发作.酒后必发作化验检查结果: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小时候曾用中药吃好过,可现在那个要药方不管用


病情分析:
0/500
指导意见:
0/500
手机号:     
满意答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蔡医师

2009-08-04 02:45:05

病情分析: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荨麻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荨麻疹通常先感到全身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这种风团常突然发生,于数分钟至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一日内可反复发作多次.有些病人伴有腹痛,恶心,呕吐;有些病人还有不同程度的发烧;严重时会出现气短,气喘,呼吸困难,甚至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急性荨麻疹经数日至1 ̄2周左右即停止发疹.慢性荨麻疹一般没有发烧,恶心,呕吐,气喘现象,仅有皮肤风团和瘙痒,病程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荨麻疹的致病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有鱼,虾,蟹,动物羽毛,花粉,蘑菇,荨麻,药物,日光,细菌,寄生虫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接触的物品和吃的食物太多,太广泛,一时不容易查清病因,因此造成有些人反复发生麻疹.本病可用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等抗组织胺药物治疗,如全身症状严重,可用强的松和地塞庚米松.中药治疗效果也很好,如白癣皮,地肤子,蝉衣,海金沙水煎服.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古医师

2009-08-04 02:38:40

病情分析:

你好 荨麻疹常见病因有:①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某种香料调味品亦可引起.②药物,有许多可引起该病.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荨麻疹.③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④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⑤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首先应找出病因,排除发病因素.可用药物进行治疗.急性荨麻疹时,可肌肉注射非那根或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组织胺类药,随后可用同类药物如安他乐,赛庚啶等维持.病人有过敏性休克时,除注射0.1%肾上腺素外,应同时静脉点滴氢化考的松,肌注抗组织胺药.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立即吸氧,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行气管切开术.   慢性荨麻疹以寻找病因为主,治疗上以口服抗组织胺药物为主.一种药物无效时,可同时给予2种―3种药物,治疗应持续至病情稳定后数日再逐渐减量,以达到脱敏的目的.外用药以白色洗剂,酚类止痒剂为主.

花医师

2009-08-04 02:42:18

病情分析: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针对本病主要采用:1.国内较先进的德国BICOM百康2000型生物共振过敏治疗系统帮助您检测过敏源,可以检测500多种的过敏物质.有食物类,添加剂类,吸入类,花粉类,接触性物质和化学类.也可治疗一些有变态反应引起的皮肤病.无痛,无创,无副作用,治愈率和有效率高.通过生物共振波进行脱敏治疗,治疗时间段,每次40-60分钟,每周一.二次.2.中西结合方法;3.抗过敏治疗或者进行脱敏针治疗.建议患者不要随便使用药物,要在正规医院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注意:1.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和海鲜;2.避免太烫的水洗澡;3.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皮损面积扩大,或引起继发感染

闵医师

2009-08-04 02:44:17

病情分析:

你好,治疗荨麻疹,建议你还是用中药浴疗,安全,效果好,没有副作用.荨麻疹患者不要去抓: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荨麻疹因为是体质性的问题,根治不易,过去也有许多人因为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好,持续的复发,除了避免接触过敏原之外,日常的调养也要注意几个原则:多吃含有丰富维他命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他命C与B群,或是B群中的 B 6.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绿豆,意仁等.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

咨询相关专家

宋艺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许献光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科综合

贺常见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疾病

推荐图文

免费向万名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