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问医
久久健康网 > 久久问医 > 儿科 > 小儿营养不良 > 维生素D缺乏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如何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如何治疗

083ec     |     浏览4258次     |     提问时间:2009-05-17 11:00:01     |     回答数量: 13个

病情描述:

小宝宝在5个多月时总是哭闹,多汗,不爱吃东西,直到9个月才开始补钙,10个来月时服用了维生素D,开始效果还好,宝宝不经常哭闹,不出汗了,但是现在10个半月了,宝宝又在多汗,哭闹,不爱吃东西,现在给宝宝服用的是葡萄糖酸钙,还有维生素D2胶丸每个是5000单位(每5天服用一个),请问还需要服用什么药品吗?10个月宝宝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怎么治呢?


病情分析:
0/500
指导意见:
0/500
手机号:     
满意答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邰医师

2009-05-17 11:02:13

病情分析:

你好,这种情况建议口服 钙剂治疗的同时注意补锌。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茹医师

2009-05-17 11:01:51

病情分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如何治疗1、维生素D治疗  ⑴轻度(初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制剂1000~2000IU或一次性口服VitD10万~20万IU。  ⑵中度(激前期):每日口服VitD2000~5000IU或一次性口服20万~30万IU。  ⑶重度(激期)每日口服VitD5000~5000IU或一次性口30万~40万IU。  以上口服每日量持续1月,同时给以元素钙200mg/日,如临床及生化检查未达预防疗效,可适当延长投药时间,再改为预防量。  2、突击疗法 重症激期患儿或合并其它疾病如长期腹泻、黄疸、急性传染病、迁延性疾病或先天性佝偻病患儿,可以进行VitD突击疗法。但均应由医生指导,不可随意滥用。  ⑴口服法:每日服高浓度VitD(每丸5万IU)连服1周后改为预防量。切不可长期及大量应用,尤其对后遗症者不用,有每日口服VitD2万~4万IU连续4周发生中毒者。  ⑵注射法:用VitD2或VitD3制剂肌注15~20万IU一次后改为预防量,尽可能避免重复注射以免中毒。  在突击治疗前,一般先口服10%氯化钙3天,以防止低血钙抽搐,有人认为突击疗法可迅速提高血清钙,不必须先投钙,但在临床实践中仍见有肌注大量VitD后发生惊厥的病例,对此,值得继续研究。此外,对虚弱儿及痉挛素质者,需慎用突击疗法。  3、人工紫外线照射法。  4、矫形疗法3岁后的佝偻病骨畸形者,多为后遗症,不宜用VD制剂,应考虑矫形疗法,对鸡胸宜采取俯卧位及俯撑或引体向上的活动,加强胸部扩展。治疗轻度“O”或“x”型腿时可按摩相应肌群,如“O”型腿按摩外侧肌群,“x”型腿按摩内侧肌群,可增强肌张力。游泳活动是最好的矫形方法。重度后遗症或影响生理及体形者,于青年期考虑外科矫形手术。  活动性佝偻病儿在治疗期间应限制其坐、立、走等,以免加重脊术弯曲、“O”或“X”型畸形。

应医师

2009-05-17 11:08:33

病情分析:

佝偻病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佝偻病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小儿佝偻病发病早期,常见症状为夜惊,睡眠不安,多汗,易烦躁.病情较严重者,肌张力降低,关节松懈,腹部膨大,生长发育也受影响.骨骼的改变,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头部早期只是颅骨软化,7~8个月后出现方颅,囟门关闭晚.胸部可见肋串珠,鸡胸或漏斗胸.腕部和踝部骨骼粗大,形成手镯,脚镯样变化.另外,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膝内翻(0形)或膝外翻(X形),即俗称的圈圈腿.佝偻病的预防关键是抓早,抓小.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的耐受量和中毒量,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不要常规地,过量地给孩子服用鱼肝油和钙片,以防中毒.建议检查血微量元素,以便根据所缺乏的量进行合理补充钙剂及维生素AD制剂.治疗: 可用葡萄糖酸钙含片(用水化开后,口服),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AD,以促进钙的吸收.

用户回答专区 用户的建议仅供参考

1c7******e8

2011-05-29 14:53:14

病情分析:

  维生素D缺乏是典型的小儿营养不良的表现,什么是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是什么引起的,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有哪些,什么是维生素d缺乏症, 缺乏维生素ad的症状有哪些,维生素d缺乏的表现是什么,缺乏维生素d吃什么,婴儿维生素d缺乏有何表现,维生素ad缺乏症状有哪些,什么是维生素ad缺乏症,缺乏维生素d可产生哪些影响,缺乏维生素c的症状有哪些,久久健康网治疗维生素D缺乏的专业频道http://jb.9939.com/dis/140458/将为您做最好的解答,也祝您的宝宝在日康复。

咨询相关专家

宋艺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许献光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科综合

贺常见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疾病

推荐图文

免费向万名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