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问医
久久健康网 > 久久问医 > 儿科 > 小儿外科 > 幼儿疝气

幼儿疝气

匿名用户     |     浏览5448次     |     提问时间:2016-07-13 12:18:47     |     回答数量: 2个

病情描述:

男婴50日龄,哭,挣时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一般在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并有咕噜声,有时平躺也会自行消失.到医院检查确定是疝气,医院建议2岁以前可能自行痊愈,先用疝气带治疗.2岁后没有痊愈再手术治疗


病情分析:
0/500
指导意见:
0/500
手机号: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谢子恒

2016-07-13 12:21:06

病情分析:

建议:小儿疝,一般的观察期是6个月,在6个月之内,尽量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比如疝气带等等,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有肿物突出,一定要及时的将肿物还纳回腹腔,避免长时间突于体外,引起嵌顿和绞窄;一旦出现肿物突出不能回纳的情况,要让小儿平卧,臀部垫高一些,在小儿平静,不哭闹时,用手法复位,如果复位不成功,肿物变大或变硬,要在6小时之内(不要超过12小时)到医院诊治还纳.如果在小儿6个月之内反复出现疝气的嵌顿和较窄,那么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如果孩子大于6个月,疝气还没有治愈的话,一般认为自愈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要及时手术治疗为好.原来的教科书上讲的手术年龄是2岁以后,据临床观察;6个月以上的患儿自愈几乎不可能,最好在孩子独立行走之前手术为好.手术有两种术式,第一: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需要使用腹腔镜,要插管,入腹腔操作,费用较高,但是术后切口隐蔽,较适用于双侧疝气.第二:经腹横纹小切口前入路疝囊高位结扎术,切口约1.2cm,费用较低.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总之手术风险不大,住院时间很短,建议你到疝病专科治疗.祝孩子早日康复

张小凤

2016-07-13 12:24:54

病情分析:

建议: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4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由于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治疗,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疝块突出时,及时将其还纳,防止疝块再次突出,发育中的腹肌还有加强腹壁的机会,使疝气病有自愈的可能。(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此期间,疝气一旦发生嵌顿---疝气包块卡住,无法复位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复位,并尽快接受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及时回纳,问题还不大,但若稍一用力甚至站立时疝块就出现,往往会影响正常生活。还有可能导致嵌顿疝,绞窄疝的发生。当孩子剧烈哭闹或突然用力时,腹内压突然增加,腹腔肠管突出过多,疝囊颈经常受到磨擦,使疝内容物不能还纳,应立即到医院诊治。如果嵌顿过久,会形成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时再行急症手术,其风险要大得多。

咨询相关专家

宋艺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许献光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科综合

贺常见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疾病

推荐图文

免费向万名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