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经验 > 生活保健 > 呼吸系统 > 咽喉炎 > 肺炎吃什么菜比较合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肺炎吃什么菜比较合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分享着:杨小恺 文章发布时间:2019-04-16 11:17:17 生活保健

肺炎是种常见病,尤其是对于小儿来说,感冒发烧首先要警惕的就是避免发展成肺炎,如果患上了肺炎,孩子很容易胃口不佳,饮食失调,但此时如果孩子吃不下去饭,抵抗力也会变差,想要治愈就更困难了,所以如果孩子患上了肺炎,需在吃上更有讲究,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些肺炎时期的健康饮食,是否存在忌嘴和不能吃的食物。

了解肺炎

肺炎通常是指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为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以及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因素引起。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可伴胸痛或呼吸困难等。肺炎患者的饮食应以患者的康复、营养物质的补充和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为原则。多吃滋阴润肺、高热量、含维生素A、维生素C、高蛋白的易消化或半流质食物。维生素C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病毒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肺炎不能吃什么

忌食多糖之物糖分是一种热量补充物质,功能单纯,基本上不含其他营养素。若小儿肺炎患者多吃糖后,体内白细胞的杀菌作用会受到抑制,食入越多,抑制就会越明显,而加重病情。

忌瘦肉、鱼和鸡蛋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1克蛋白质在体内吸收18毫升水分,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素。小孩进食蛋白质多,排出尿素相对也会增高,而每排出300毫克尿素,最少要带走20毫升水分。因此对高热失水的患儿应忌食高蛋白饮食,当疾病后期可适当补充,以提高体质。

忌辛辣食物辛辣之品刺激大,而且容易化热伤津,故肺炎患儿在膳食中不宜加入辣油、胡椒及辛辣调味品。

忌油腻厚味肺炎患儿消化功能多低下,若食油腻厚味,更影响消化功能,必要的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致抗病力降低。因此,不宜吃鱼肝油、松花蛋黄、蟹黄、凰尾鱼、鲫鱼子,以及动物内脏等厚味食品。若喝牛奶应将上层油膜除去,乳母也应少吃油腻,以免加重病情。

忌生冷食物若过食西瓜、冰淇淋、冰冻果汁、冰糕、冰棒、冷饮、香蕉、生梨等生冷食物,容易操作体内阳气,而阳气受损则无力抗邪,病情也难痊愈,故应忌食,特别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更应禁忌。

肺炎吃什么食物

1、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是一味中药,在中医上治疗肺炎有很大的疗效。铁皮石斛能治疗人体多种疾病,并且调节人体各大器官,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治疗肺炎的有效中药。能够排出人体内可能引发肺炎的毒素垃圾,从而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2、雪梨

肺炎吃雪梨有一定的润肺功效。雪梨味甘性寒,含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B1、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之功效。成人每天可以吃2个,小孩可以吃1个,如果脾胃虚寒,建议煮着吃更好。

3、萝卜

萝卜是根茎类蔬菜,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维生素C、莱菔甙等,生食熟食都可以。白萝卜中的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和止咳化痰的作用。

4、川贝

川贝适用于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等的无痰或少痰干咳,或肺结核易引起的咯血的剧咳等,但并非一切咳嗽均可服用。如大叶性肺炎的咳嗽痰多,吐铁锈色痰;肺脓疡的吐稠痰、脓痰;支气管扩张的吐泡沫痰;肺癌的咳嗽多痰、吐带血的痰;肺不张的排痰困难;以及老年人的慢性腐败性支气管炎等,就不宜用川贝止咳。应在使用大量抗生素的情况下,并佐以祛痰药如桔梗、紫菀、款冬等。犹有甘草,可保护滋润气管粘膜,使痰液排出、咳嗽减轻。

5、大白菜

大白菜性平,味甘,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除烦通便等功效。瘦肉、白菜合食,适应于急慢性肺炎。

肺炎吃什么水果好

1、梨

梨具有润肺清热、消痰降火、清胃泻热、养阴生津、滋肾补虚及润肠通便等作用。治疗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咯痰有独特而明显的效果。

2、荔枝

荔枝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及滋补肾阴等作用。

3、甘蔗

甘蔗具有润肺益胃、补肾生津作用。对肺部疾病引起的干咳、盗汗、潮热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核桃

核桃具有益肺平喘、养胃助纳、润肠通便、调肝和血、补肾健脑等功用。

5、苹果

苹果对肺也有好处, 每周食用5个或5个以上的苹果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而且每天吃一个苹果能使你不易生病。苹果中含有大量的名叫槲皮苷的黄酮类抗氧化物,这种抗氧化物能保护肺部免受污染与吸烟的有害影响。洋葱、茶和红葡萄酒中也含有槲皮苷。

6.蜂蜜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小编提醒:

如果孩子在肺炎期间胃口不好,疲乏无力,恢复起来也比较慢,今天小编盘点的这些有利于肺炎恢复和禁忌食物,希望可以帮助到每个肺炎患者,但是小编建议大家如果孩子有其他并发症或是其他情况,一定要及时面诊,根据医嘱做具体的调整。


更多>> 相关问答

Copyright©2000-2019 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久久健康网官方微信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