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问医
久久健康网 > 久久问医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 耳鼻喉科其它 > 耳鸣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耳鸣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匿名用户     |     浏览8729次     |     提问时间:2016-05-21 13:03:58     |     回答数量: 2个

病情描述:

奶奶一天比一天身体差了,最近我觉得奶奶总是听不见别人叫她,有时候叫很多声她都没有反应,我们以为是她老了,所以听力下降了,到医院检查说奶奶的这种症状是耳鸣。希望得到的帮助:耳鸣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病情分析:
0/500
指导意见:
0/500
手机号: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马叶露

2016-05-21 13:06:50

病情分析:

1.病因治疗病因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外科手术主要是针对引起耳鸣的一些可以手术治疗的疾病而言,如中耳炎、蜗神经瘤、动静脉瘘、动脉瘤等。但是病因治疗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收效,即使引起耳鸣的疾病得到治疗,而耳鸣可能还会存在。2.药物治疗感音神经性聋常用药物进行治疗。1)氢化麦角碱d:又称海特琴或喜得镇,能改善或增加内耳血流,使内耳性耳鸣获得良好的效果。用法:氢化麦角碱2mg/次,3次/d,饭后服用,连用2~8周,无明显副作用。2)利多卡因:能改善内耳的微循环,使症状缓解或消失。用法:1~3mg/kg稀释于25%葡萄糖20~40ml,以每分钟不超过20mg的速度静脉注射,1次/d,5次为1疗程,2个疗程之间隔2d。注射完后卧床休息。3)乙酰胆碱:除具有扩张末梢血管外,尚有抑制内耳毛细胞的作用,从橄榄核来的橄榄耳蜗束的大部分末梢终止于毛细胞,毛细胞能分辨最细微的声波频率差异,因而它对耳鸣很敏感。乙酰胆碱能抑制由橄榄核来的异常冲动,故可用于治疗耳鸣。剂量为1~2ml,皮下注射,1次/d。4)甲钴铵:为维生素B12的一种新制剂,含有甲基-B12,与精神安定剂台用治疗耳鸣效果较好。5)胞二磷胆碱,CDP-胆碱:是一种神经营养剂,对耳鸣眩晕效果较好。6)其他:血管扩张剂,如尼莫地平30mg/次,3次/d;盐酸倍他司汀4-8mg/次,3次/d;桂利嗪25mg/次,3次/d。镇静剂,如丙氯拉嗪5~10mg,/次,3次/d;地西泮2.5~5mg/次,3次/d。7)抗惊厥药物常用药物是卡马西平,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均有阻滞作用,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而治疗耳鸣。用法:初量100mg,2次/d,逐周增加剂量,每次增加200mg/d,一般不超过800~1000mg/d,有效率达80%~90%。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轻微头晕、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手麻、白细胞减少、嗜睡等副作用。注意观察血象及肝功能。青光眼、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患者慎用。

许振强

2016-05-21 13:12:26

病情分析:

中医对耳鸣的辨证分析与治疗。1、脾虚失运: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经脉失养,见耳鸣日久,鸣声或强或弱,伴精神不振,短气乏力,纳差腹胀,2、大便不实: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舌体胖有齿良,脉沉缓或沉弱。治宜健脾益气,用补中益气汤加白芍、菖蒲、远志、川芎、葛根、白芷。3、肾阴不足: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鸣声如蝉,入夜尤甚,伴腰膝无力,五心烦热,或盗汗失眠,咽干口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用左归丸加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制首乌。4、肝血亏虚:多因气血化源不足,或失血,或久病耗伤阴血,见耳鸣如蝉,神疲乏力,胁胀隐痛,失眠多梦,目涩流泪,视物昏花,头目眩晕,舌淡苔少,脉沉细。治宜滋肝养血,用四物汤加木瓜、酸枣仁、天冬、黄精、甘草。5、风热侵袭:多由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侵袭肺卫所致,见一侧或双侧耳鸣,伴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而黄,头痛发热,心烦口渴,耳闭闷胀,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用银翘散加知母、生石膏、瓜蒌皮、黄芩。6、痰火上扰:素体痰湿较多,或嗜食肥甘厚味,痰浊内生,日久化热,上扰清窍。见耳内轰鸣,听力下降,耳闭而闷,头昏而沉,胸脘痞满,呕恶少食,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涤痰清火,用温胆汤加黄芩、黄连、郁金、瓜蒌皮、桔梗。7、瘀血内阻:情志不遂,或外伤,或气滞血瘀,清阳不升,致清窍失养而耳鸣突发,伴头昏头痛,乏力气短,或寒热交作,舌苔薄白或黄,质暗或有瘀斑,脉沉或涩。治宜行气活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郁金、葛根、秦艽、白芍、桑椹、女贞子。8、肝阳上亢:多因肝阴不足,阳气过旺,上阻耳窍所致。见耳鸣时轻时重,伴头痛头胀,胁胀口苦,嗳气呕恶,两目干涩,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治宜平肝潜阳,用镇肝熄风汤加黄芩、炒栀子、合欢皮、瓜蒌仁、牡丹皮。9、肾阳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操劳过度,或久病迁延。见耳鸣时作,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尿多清长,倦怠乏力,纳少便溏,或阳痿遗精,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沉弦或细弱。治宜温补肾阳,用肾气丸加补骨脂、杜仲、生龙牡、磁石、芡实、桑寄生、仙茅。

咨询相关专家

宋艺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许献光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科综合

贺常见

内科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疾病

推荐图文

免费向万名医提问